迁安农民发现清朝石碑残顶
原创 · 编辑:迁安信息港 2011-12-30 22:30:42
阅读:18815近日,唐山迁安市五重安乡马井子村的农民在自家地里收割豆子时,意外发现了一块石碑的残顶。经当地文物部门鉴定,这块石碑残顶恰恰是20年前发现的一块清朝古碑的一部分。
这块石碑残顶用花岗岩制成,长70厘米、宽60厘米、厚10厘米,四周环绕龙形雕刻,下部刻有“万福同归”四个大字,上部由寓意“日月同辉”的图案构成:日在上,光芒四射;月在下,呈扇形。
据发现石碑残顶的张海庭老人回忆,在埋藏残碑的地方,古时曾建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庙,名叫“老君堂”,抗日战争时期因一场大火毁灭,仅存一块石碑,20年前被迁安市文体旅游局运走了。
据迁安市文体旅游局的同志介绍,20年前发现的那块石碑字迹清晰可辨,565字碑文详细记载了“老君堂”的建造起因和过程。从碑文记载可知,“老君堂”始建于明朝嘉靖十二年,即公元1533年,是明朝蓟州总兵马永为“寄托官兵企盼,求神佛保佑,稳定军心,鼓舞士气”筹划兴建。清雍正13年(公元1735年)、乾隆31年(公元1766年)曾两次整修,第二次整修时立碑记事,距今已有241年。而此次发现的石碑残顶正是这块石碑的一部分。它的发现,使得石碑得以“身首”重聚,并且对研究长城文化、古代军事具有重要意义。
编辑: 不详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,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:0315-5678114
0条评论

更多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