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迁安:村村有个调解中心
原创 · 编辑:迁安信息港 2011-12-30 22:28:19
阅读:22062新华社记者李柯勇、马书平
12月5日,大约晚上8点半,河北迁安农民杨国平拿到了5万元钱,点完数,签了字,乐了。
纠纷的另一方、赵店子高中校长张生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。双方互相拉了手,言归于好。
倍感轻松的还有主持调解的镇党委、人民调解中心、法院的几位负责人,不仅因为四五个钟头的努力没有白费,更因为这场历时两年、曾引发多次上访的纠纷终于有了个圆满的结局。
记者在河北省迁安市赵店子镇人民调解中心看到一份档案,里面详细记录了这次调解的曲折过程。
杨国平今年48岁,前年冬天在赵店子高中值班烧锅炉时煤气中毒。尽管校方为他支付了近6万元的医疗费用,但他又提出要10万元赔偿,而校方只肯出1万元。
每隔一段时间,杨国平就到学校去要钱。他还几次到迁安市教育局等部门上访。
赵店子镇人民调解中心得知此事,立即介入调解。开始,几次调解效果都不大,双方的要求相差悬殊。调解员又进一步做工作。一方面找到市教育局,摆明杨国平的实际困难,希望提高赔偿额。另一方面请来当地法庭庭长,和杨国平谈话,建议他去做个伤残鉴定,再根据伤残等级确定赔偿金额。
有了权威部门的意见,双方在口气上都有所松动。调解员趁热打铁,今年12月5日下午,把他们请到了镇调解中心。
这是个气氛庄严的地方:正面墙上挂着一块红底金字的大牌匾,上书“依法调解 公正为民”。牌匾下,三把高背木椅上坐着以镇党委副书记为首的三位调解员。当事双方分坐两旁,中间一张小桌后面坐的是书记员。列席的还有法庭庭长以及杨国平的亲戚、村干部。
起初,双方分歧仍然很大,互不让步,调解一度陷入僵局。调解员一直笑脸相迎,与学校领导和杨国平分别交心。经过几次讨价还价,双方所提赔偿金额逐步接近了。
起了关键作用的是法庭庭长的一段话,他对杨国平说:“实在调解不了,你也可以起诉学校。可我劝你不要走这条路,到法庭上我也只能判给你这个数,诉讼费、律师费你还得花3000多元,划不来。”他仔细给杨国平讲解了相关法律规定。
最后,双方同意,赔偿5万元。在协议上签字以后,杨国平对调解员说:“对你们我心服口服,你们为我费了那么多劲,讲话也是有情有理。”
迁安市政法委副书记邹凌庭说,这次调解之所以成功,是因为充分调动了亲情、行政、法律等各方面因素,使用了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。
记者了解到,目前,迁安市每个村都有一个这样的人民调解中心,村民发生了矛盾纠纷,都愿意找中心解决。村里调解不成,上报到镇里,镇里再调解不成,就引导群众走法律途径解决问题。这个市的信访量也因此连年下降。 编辑: 不详
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,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:0315-5678114
0条评论

更多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