迁安故事汇,拉不败的建昌营!
原创 · 编辑: 2022-07-08 11:20:46
阅读:17241素有京东第一镇之称的建昌营,北距长城重要边关——冷口只10里,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屯兵御敌的要塞。这个营寨随着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,居民也逐渐增多,自然形成了商品交换的集中点。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东西南北大道的交叉点,交通便利,所以直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很长历史时期,总是长城内外贸易的主要商品集散地。
“拉不败的建昌营”这样的称道,流传由来已久。不过这样称呼建昌营也是有区域分别的,在青龙县刀尔磴以北地区,则流传着“拉不败的塔子沟(凌源),填不满的建昌营”的说法,南部地区才普遍流传着“拉不败的建昌营,填不满的开平城”的说法。“拉不败”也罢,“填不满”也罢,综合起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:一是说这里的物资吞吐量很大,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;二是说建昌营本身并没有拉不败的物资,大量的货物全靠外地运进;三是说在旧中国经济不发达的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,建昌营在沟通长城内外的经济往来方面所处的重要地位。
建昌营拉不败的物资北面主要是从凌源、平泉、赤峰、乾沟、经棚、喇嘛庙以及内蒙古、坝上等地运来的粮食、皮毛、干鲜果品、药材、柴草、木料等土特产品,还有赶来的牲畜。当时的运输方式是骆驼、骡马驮运和五套、七套的骡马车拉。北货南运的路途十分艰难,一是要翻越衙门七岭、磨石塘岭、都山大转岭等多处高山峻岭;二是要选择时机,夏躲山洪暴发,冬避大雪封山;三是要结伙成帮,严防土匪、歹徒抢劫。南面主要是从京津唐运来的布匹、纸张、颜料、棉麻、卤水、瓷器、煤油、火柴、面粉、金属家具及金属器皿、玻璃制品等。当时南北客商来建昌营多是来回脚,北来的到建昌营卸下山货换回日用杂货,南来的卸下日用杂货运回北边的山货。南北的客商为何非要在建昌营卸装货物,而不越过建昌营直接去做交易呢?这是因为南货北运和北货南运,都受地理条件的限制,如南面的滦河就是个大的天然障碍,一年大部分时间靠摆渡过河,只有冬春季节才搭上木桥。又如,北面的几个大岭都是天然的障碍。南面的运力较弱,走不了山路,更不要说翻越大岭;北边的运力虽然较强,但又不习惯过河淌水,再往南走人情也不熟,到建昌营人情熟,缺货可找,余货可存,一时缺钱了还可找人应声作保,或为之垫付,有诸多方便。再有过去的交通工具,只不过是肩挑、手推、马驮车拉,不宜更远的跋涉。所以,南北客商均以建昌营为物资交换地。这是由于这里所处的地理环境形成的。
◆◆◆
考察“拉不败的建昌营”的来由,这里一年四季物资交流不断也是一个重要方面。夏秋之交,杏仁、蘑菇等山货相继上市,南来的收购客商就云集于此,北来的货主把货物卖掉换盐、糖、染料、纸张、布匹等驮拉回去。冬初北来的客商把羊皮、鬃毛、瓜子、核桃、栗子运来,换回面粉、煤油、苇席等物资。再者毡条、毡鞋、毡帽和大名草编凉帽亦系季节性物品按期调运。加之驴、牛、骡、马和小米、荞麦、面粉等粮食常年不断地出入,真是一年四季货物运转不停,所以“拉不败”的意思,也有一年四季运转不停的含意。
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,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:0315-5678114
更多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