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“第一次”
原创 · 编辑:迁安信息港 2011-12-30 22:46:43
阅读:5822迁安信息港消息:我出生于建国前夕,与新中国一起成长。我的成长过程见证了祖国由贫穷到富裕再到强大的历史进程。六十年,我经历了无数个“第一次”,每个“第一次”都是生活的一次新跨越,都体现了祖国的前进。
我家第一次有了电灯。记得1955年冬天的一个下午,两位叔叔来家安装电灯。全家人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们的每一个动作,期望着灯亮的那个惊奇的时刻。他们忙了很长时间,然后告诉我拉那个连接开关的细绳。我感到惊奇又神圣。使劲一拉,灯亮了,又矮又黑的毛草屋被电灯照得又白又亮,全家人欣喜若狂。从此,我们和其他村民一样,告别了祖祖辈辈点煤油灯的历史。
第一次离家念书。解放前,我家生活贫困,从没有人念过书。解放后,我走进了学堂,1960年我小学毕业考取了设在今迁西县的“河北迁安第一中学”。全家人都为我高兴。开学前几天,无限欣喜的父亲就和生产队队长定好,借一头驴送我上学。开学那天,毛驴驮着我的行李、驴吃的草料以及又瘦又小的我,早上5:00出发,一直到下午8:00终于到达学校所在地(从家到学校相距85华里)。走了一天,我从驴上下来,两腿竟不会迈步……
第一次挣工资。1971年,我和其他青年一样从家乡来到县城,成为一名商业职工。1971年10月底,我第一次领到了33.5元的工资,拿到这笔钱,我说不出的高兴。面对这30多元钱作了精心安排:10元交给在家的老父亲;10元作为一个月的生活费;5元作为一个月的零用钱,剩余的8元精心藏在一个笔记本内,自己暗下决心,没有特殊情况不动这笔钱。
第一次买了家电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,电视机、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。1983年春季,我家第一次买了一台昆仑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。电视机买回后,全家人高兴得像过节一样。年已70多岁的婆婆看到电视节目,笑得合不拢嘴。
第一次住进了楼房。随着人们收入的成倍增长和国家的富强,居住条件得到全面改善。过去住的旧瓦房、土坯房全部列入政府改造范围,盖起了一幢幢住宅楼。1994年,我们告别了小瓦房,搬进了宽敞明亮、冬暖夏凉、整洁卫生的楼房,实现了过去向往的“楼上楼下、电灯电话”的神话。
第一次买了轿车。改革开放后我的工资由原来的几十元、几百元已增到3000多元,生活明显改善。2008年9月,我们这个普通家庭竟然买了轿车,过去总觉得只有外国人的家庭才能有的小轿车,今天在我们家变成了现实。当我坐着车行驶在回家乡的小路上时,真不敢相信当年我骑着毛驴,现在坐上了轿车。
编辑: 周东月
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,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:0315-5678114
0条评论

更多评论